首页 关于知联 知联团队 专业服务 集团版图 知联党建 知联资讯 知联研究 联系我们
房屋租赁税会差异及涉税风险防范
发布时间:2025-08-28 09:13:28

 

——以甲公司预收租金案例为视角(含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房产税、印花税全税种联动分析)

 

一、政策背景

1.1 国内租赁税制沿革

  2016 年“营改增”后,不动产租赁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,一般纳税人适用 9% 税率(2023 年 1 月起)。企业所得税方面,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第十九条规定“租金收入,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”,与《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——租赁》(2018 修订)对经营租赁“直线法”确认收入存在明显税会差异。印花税层面,2022年7月1日实施的《印花税法》延续原规定,将房屋租赁合同继续列入应税凭证,计税依据为合同列明的不含税租金总额。若合同未分别列明增值税税额,则以含税租金全额按1‰税率计征。

 

1.2 实务高频风险场景

• 预收多年租金:增值税、印花税纳税义务在“收到预收款/书立合同当天”即触发,而会计与企业所得税需分期确认。

• 免租期或无租使用:免租期内会计仍按直线法确认收入,免租期内增值税不视同销售,无需确认销项税额,产权人需按房产原值从价计征房产税,易漏报应重点提示。

• 先使用后付款:增值税纳税义务触发时间为“合同约定付款日期”,若该日期早于实际收款时间,则纳税义务早于会计确认时点;反之则同步(需结合合同条款判断)。

  实践中,不少企业将闲置厂房以短租、长租、免租、无租、预收款等多种方式对外经营,却因税种适用不清、纳税时点把握不准、申报口径随意,常在后续稽查中被追补增值税、房产税、印花税并加收滞纳金,金额动辄数十万元,重则以百万元计。

 

二、税务处理的实务分析

2.1  房屋租赁案例——合同主要财税要素

• 租赁期:2024.07.01—2027.06.30(36 个月)

• 不含税租金:300万元(100万元/年×3年),增值税:27万元(税率9%),含税总金额:327万元(300+27)

• 付款方式:合同签订日一次性支付 327 万元

•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不动产于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,已选择一般计税方式(适用税率9%)

 

2.2 增值税处理

依据财税〔2016〕36 号文附件 1 第 45 条:纳税人提供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,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。

2024 年 6 月 30 日收到 327 万元:

借:银行存款        327

 贷:合同负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00

   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27

 

2.3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处理差异

(1)会计处理(直线法)

2024 年 7 月—2027 年 6 月,每月确认不含税收入 8.3333 万元。

借:合同负债        8.3333

 贷:其他业务收入     8.3333

(2)所得税处理

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》(国税函〔2008〕875 号)规定:可按照“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应付日期”确认收入,也可按“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确认”。甲公司若选择后者,与会计无差异;若按前者,则需在 2024 年一次性确认 300 万元应税收入,形成暂时性差异 250万元,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:

借:所得税费用        62.5

 贷:递延所得税负债     62.5

(250×25%)

2025年转回25万元、2026年转回25万元、2027年转回12.5万元。

 

2.4 房产税处理

根据房产税相关规定,出租房产以“租金收入”为计税依据。文件未明确一次性预收租金的房产税缴纳时点,各地税务机关执行口径不一,如果按分期缴纳口径,预收房租可在租赁期内按月分摊。甲公司可按 8.3333 万元/月申报 12% 房产税,每月应纳 1 万元,避免一次性按 300 万元计税导致多预缴 24 万元。

 

2.5 印花税处理

依据《印花税法》及印花税税源明细表

• 应税凭证:房屋租赁合同

• 税率:租金总额(不含税)的 1‰

•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书立应税凭证当日

• 纳税人:甲、乙双方均为纳税人,应各自完税

甲公司应纳印花税:300 万 × 1‰ = 0.3 万元

会计处理

计提时:

借:税金及附加      0.3

贷:贷:应交税费—印花税   0.3

实际缴纳时:

借:应交税费—印花税   0.3

 贷:银行存款      0.3

 

风险提示:

  合同仅约定含税价且未列明增值税的,应以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计税依据,不得自行换算为不含税金额,否则将构成少缴印花税。

  合同后续变更应及时办理退税或补税。

  未贴花或少贴花,税务机关可按《税收征管法》第六十四条处以 50%–5 倍罚款。

 

三、税务合规建议与风险防范

3.1 制度层面

建立租赁税务操作指引,房屋租赁印花税速查表,列示合同编号、签订日期、不含税租金、税率、税额、贴花凭证号;

增值税设置“合同负债—待转销项税额”台账,每月与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一第 4b 栏核对。

 

3.2 合同层面

• 对多年期合同引入“分段付款+押金”条款,缓解一次性缴纳增值税的资金压力。

• 免租期须在合同中单独列示,并与承租人签订《免租期补充协议》,房产税:免租期内产权人按房产原值从价计征房产税。增值税:免租期不视同销售,无需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;会计与所得税均按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摊,三者口径无需强制一致。

• 合同正文须明确“含税租金××元,其中不含税金额××元、税额××元”,防止因含税口径歧义导致印花税计税错误。

 

3.3 系统与流程

• ERP 合同管理模块增加“印花税测算”节点:合同审批结束前自动弹出印花税测算表;财务共享中心复核后自动生成凭证:

 借:税金及附加
贷:应交税费—印花税

• 启用“租赁收入递延”模块,自动生成凭证:
借:合同负债(或预收账款)
贷:其他业务收入(直线法)
贷:递延所得税负债

• 每月结账前运行五税差异核对表(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房产税、印花税、城建及教育费附加),差异超限自动预警。

 

3.4 争议预案

• 可在电子税务局“房产税-税源采集模块选择“按月分摊”方式,企业留存租赁合同、收款凭证、分摊计算表与系统申报金额一致。(注意:每个房源每个月只能添加一条出租信息,如果同一个月有多条出租信息,需合并租金收入)。

• 若因合同条款模糊导致印花税争议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》第六条应税合同、产权转移书据未列明金额的,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按照实际结算的金额确定。

 

四、结论

  房屋租赁业务因税会口径差异,极易触发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房产税、印花税等多重风险。通过对甲公司预收 300 万元租金案例的多税联动分析可见:

  印花税:自合同书立且明确金额之日起发生纳税义务;如合同未列明租金或仅约定含税价,则以含税金额计征。

  增值税:纳税义务触发时间为“实际收款日”或“合同约定的付款日”,并不必然与合同签订日同步。

  企业所得税:如企业选择一次性确认300万元应税收入,而会计按直线法分期确认,则形成暂时性差异;若企业同样选择分期确认,则无差异。

  房产税:若地方允许分月分摊,则与会计确认节奏一致;若地方要求按收款全额一次性缴纳,则形成时点差异。

  企业应在签约前确认当地房产税执行口径,并在合同中分别列明“不含税租金、增值税税额”,合同、发票、资金、账务四条线实时匹配,才能实现“零滞纳金、零罚款”的合规目标。

 

胡静.png

分享: